南无羌佛说法:世法哲言
(四十一)
有或何以喜恶而不欢其善?恶道多出私利之为,故宽而善行,人者好之; 善道多于施品破利,由是窄而却步,故或远之。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恶而不喜欢善呢? 一说到做恶事他就高兴得很,做坏事他跃跃欲试,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也兴趣盎然,而做好事、利益他人的事,他就不愿意去做,甚至于连边都不愿意去沾,其原因就是,凡是恶道,都出于私利,出于自己所得到利益而实施的一种行为,比如占别人的钱财、占别人的便宜等,都是为了从损害别人的利益中自己得到好处,所以他喜欢去做,因此恶道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宽得很,便于自己行步,所以有的人就往往喜欢去做。那么善道呢?大部分是属于施品破利的事情,即用严格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让别人幸福,因此有些人就觉得这个步行之路很窄,对自己不利,所以无德无品之士,就不喜欢做善事,只愿意做恶事,而有德有品之人则往住喜欢把自已的利益让给别人,这样最终人们会喜爱他、尊重他,那种喜欢恶事的人呢?人们会反感他的,因为人都有灵性鉴别之心,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四十二)
富之所获,得之于勤,富裕者必具勤因而合其才,定业之正可至其果。
下面之明言,是由三个决定其因而结成的果。第一,就是说,凡是要富裕、富贵,说庸俗一些,就是指发财、致富,首先就是要得之于勤快,要勤劳,要有正当的冲力去做,因此凡是富裕之人,必须具备勤快的因素。第二,要合其才华,如果只勤快而没有才华,也不能去争取事业的,有了才华,有了学识,才能进入第三,即是定业要正,选择的道路要是正道而不是邪道,事业是有前途的、光明的,不是阴暗的、狭窄的、倒闭的,如果做到这三点,最后就可得到良好的收获,结出优良的果实。
(四十三)
骄似霉坏之种,其种不发其芽,而谦具肥苗之因,苔粗速壮,何以故? 骄则狂,或弗愿接之于助,谦受喜,故人皆愿近而肋之。
自己如具骄傲之心或行是绝对不利的,因为骄傲就好似一颗腐烂、霉坏的种子,这个种子是不发芽的,更谈不上吐叶、开花、结果了,而谦虚才能摧肥壮苗,使幼苗苔粗、速壮,长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骄傲的人往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夸夸其谈,所以人们不愿意与之接触,更不愿意帮助他了。因此古人有一句话,叫做 “骄招恶,谦受益”,只要谦虚,人们觉得你好处,就愿意接近你,与你交朋友,乃至尽力来帮助你,最后你的事业、你的一切都能成功。
(四十四)
事业之成首在于信,由信入为,为之必果,弗信者则无谈于为,无为之具,万事无收也。
世间上的一切事情的成就,无论是事业上、宗教上的,或是科研上的、学问上的,凡是有为之体相上的,乃至无为之谛道上的,所有一切事情的成功,都首先要具备信心,要信任,如果连信都谈不上,那就不可能去做,就是去做也是违心的,是强求自我而做的,是假做,有了信心才会真做,真正地做,自然就会有果实、有收获。不做或假做,都只会浪费光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收益,所以明言告诉我们,有无收益需以信心作基础。
(四十五)
多少知识等力量如是,此论弗入于谛,知识乃识鉴之因,力量为施用之果,识施于用,其生之力得之积量,大海盈以百川之水,故为是积,积而弗施,青禾干之,农田裂口,知识藏而不用,其力何生,无量之积,故识鉴弗以力量等之。
多少知识等于多少力量这句话,有很多前代名人,在他们的名言里都是这样说的,但云高大师对这个问题,却有相反的看法。他认为,多少知识等于多少力量,这是绝对的错误。因为这种观点不是真理,不符合客观实际,知识本身只是一种鉴别事物的因子,知识是实践的因地,力量是施用的一种果实,所以两个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就是说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知识施用出来成力量,产生的效果才能得之称为积量,即是积起来的一种力量,那是要产生在用上才能算数。如大海,它虽然能装一切大江大河、百川的一切水,很大很大,就类于我们的知识一样,所以称为积,假使积起来,没有去具体用,不去施用它,水不能施用,那么禾苗就要干枯,农田就要裂口。知识也是如此,我们把知识藏起来不用,那么哪里能找到力量的表现呢?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积累的知识不能等于力量。无量的积就没有能量之用,要有量的积才叫有能量之用。简单一句话就是说,知识积累起来一定要起用,最后收到效果才是力量,所以积累的知识在没有用之前,不能说它等于力量,因此,大师说知识不能等于力量,这才是绝对真理。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