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网 名山古刹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 文殊菩萨道场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 文殊菩萨道场

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永平十一年(68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清凉山,兴建了大孚灵鹫寺。这座五台山的开山寺,也就是现今的显通寺,为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又可视为中国辟山建寺的最早的记录。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气候特征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

五台山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曾建有紫府庙,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为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从此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大孚灵鹫寺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到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当时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

唐代五台山佛教圣地形成的另一个标志,是外国佛教徒对五台山的无限景仰和竞相朝礼。唐朝经济繁荣,国势强盛,在国际上声望甚高,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五台山又一特色,就是既有青庙,也有黄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重,青庙和黄庙相互比邻,共同发展,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独有的现象。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总管五台山藏传佛教事务的大喇嘛就住在这里。清康熙、乾隆,多次来五台山朝拜,都在菩萨顶住宿,曾赐大喇嘛提督印、斩杀剑,并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进贡。据1956年五台山文物保护所的调查,在五台山范围内还有寺庙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25处。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海内外。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是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https://v.qq.com/x/page/n039027aqnn.html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n039027aqnn.html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佛教知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jiaozs.com/5437.html

作者: 小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