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简介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风景名胜区全境85.3平方公里,风景区范围54.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30.5平方公里。
雪窦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梦中到此一游而得名“应梦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赵昀追书“应梦名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标志性景点包括千丈岩、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妙高台以及全球最高的铜质坐姿弥勒佛造像。 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浙江雪窦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景区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环列,东有五雷、桫椤、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乳峰,中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有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凫岩峭壁、商量岗林海、三隐潭瀑布等景观。
大自然亿万年的演化嬗变,使得雪窦山山深林密,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元代雪窦山一带“日出不见人,林深但多虎”,清光绪年间,仍见鹿群出没。上世纪50年代初,尚有云豹活动。现有野生动物1600余种,尚栖息着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雪窦山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其植物品类也很繁多。它拥有野生高等植物180余科,1500余种,是浙东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珍稀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杜仲,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浙江楠、凹叶厚朴、青檀等,至今仍在雪窦山有零星分布。
雪窦山佛教文化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e0536ocddnh.html
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位于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朝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朝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
在印度佛教中,弥勒是宝相庄严的天冠菩萨相,而在中国的寺院中,弥勒是身携布袋袒胸露腹的笑和尚模样。这个模样的原型就是五代后梁时期奉化岳林寺的契此和尚,因为一口布袋不离身,被称为“布袋和尚”。 他以坐化之前的禅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被认定为弥勒化身,从此中国佛寺均以袒腹笑口的布袋弥勒形象取代了原来印度佛教中的天冠弥勒形象,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弥勒,实现了弥勒信仰的本土化改造。布袋和尚一生的行迹在奉化形成了完整的弥勒道场体系:成长地长汀村(有弥勒殿),出家和圆寂的根本道场岳林寺,讲经的弘法道场雪窦山,筑塔埋骨处封山三塔寺,曾经挂单的岳林庄等等。而在众多的道场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弘法道场雪窦山。布袋弥勒文化与雪窦山璀璨的佛教文化融会贯通,蕴积了浩瀚的中华弥勒典藏,并反过来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弥勒信仰,雪窦山因此被称为弥勒道场,与普贤道场峨嵋山、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并称五大名山。
雪窦山为弥勒道场,在佛教界早有公论。1922年出版的《佛学大辞典》记载:根据中国佛教的特色,按照中国的“五行”、“五方”、“五大”、“五菩萨”之说,普陀观音在南方属火(表悲属水大)、峨嵋普贤在西方属金(表行属火大)、五台文殊在北方属水(表智属风大)、九华地藏在中央属土(表愿属地大)、雪窦弥勒在东方属木(表慈属空大);雪窦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太虚大师住持雪窦山的雪窦寺时,也曾倡议雪窦山为五大名山。1987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视察雪窦寺,称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雪窦山为五大名山,建议重建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所没有的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并题写了“雪窦资圣禅寺”寺额。
雪窦寺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c3104llildm.html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雪窦山中心,四面环山,两流合汇,九个山峰犹如“九龙抢珠”,环境胜绝。 雪窦寺历史悠久,晋时开山时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历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宋理宗赵昀御书“应梦名山”,遂有“应梦道场”的盛誉。雪窦寺历经五毁五建,“文革”期间遭拆毁,仅存东厢房。现在的建筑是1986年4月重新修复的。
雪窦寺外,首先可见山门上的题字“四明第一山”,由蒋介石亲笔所书。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来雪窦寺拜佛求答签,当他抽到“飞龙升天,腾骧在望”的上上签后,十分高兴,马上在雪窦寺住了11天。期间方丈朗清邀他题写山门匾额,蒋介石欣然题写了“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
山门内有两株大树,名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公孙树。这两株银杏有雌雄之分,左边为雌,右边为雄。更珍贵的是它们系汉代所栽,人称“汉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窦寺时曾说:“汉代大树,诚不虚也!”
雄树旁有一石碑,上书“弥勒应迹胜地”。是指弥勒佛与雪窦寺的渊源深厚。相传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县江水中现身,被长汀村人收养,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讲经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窦寺被人们同称为“弥勒应迹圣地”,公认为弥勒道场。所以,在雪窦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特建有一座“弥勒殿”。
进入天王殿内,迎面的一尊佛像,就是印度籍的正身弥勒,名叫弥苗,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先于释迦牟尼圆寂,上升到兜率宫,经过4千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岁)后又回到了人间,成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这里塑造的是带冠弥勒,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极高,佛教的“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如来佛,未来佛就是弥勒佛。
天王殿内后是“弥勒宝殿”,正中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两边是千尊形态不同的弥勒,背景是佛教的五大名山、五大道场,即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道场和奉化雪窦山的弥勒道场。
大雄宝殿后是法堂,又叫藏经楼。只见法堂前有两株楠木,相传是爱国将领张学良亲手所种,因此人们称它为“将军楠”。1937年1至11月,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雪窦山。一天,他来到雪窦寺里,看到寺里的知客僧又新和尚正在栽种楠木,张将军就参与了刨土栽树,当时共种了四株。西边两株,在1956年被大台风刮倒,现存东边两株。
法堂是高僧讲经谦逊法的场所,楼上是藏经楼。近代的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应蒋介石之邀,于1932年前来雪窦寺担任方丈。1937年4月,冯玉祥将军来溪口,送蒋介石胞史蒋介卿出殡,曾上雪窦寺,他为太虚大师题了“抗日救国”的横福。
弥勒大佛
奉化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地。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1984年,雪窦山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建议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奉化政府于1999年启动报批,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造像。200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文,同意修建。2006年12月29日,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正式奠基开工,并定名为“人间弥勒”。 2008年11月8日隆重开光。
露天雪窦山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佛主景区,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六大区功能布局动静结合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是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造像。
雪窦山旅游文化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p0904up5uix.html
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奉化西北22公里处,景区面积85平方公里,可观赏景点53处,分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3个各具特色的景区,以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集山、湖、瀑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著称,又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弥勒道场所在地,名闻海内外。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历来为游客所钟爱。宋仁宗赵祯曾梦游此山,宋理宗赵昀追书“应梦名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赋诗赞曰:“高怀却有云门关,好句争传雪窦风。”现代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称雪窦山“兼有天台山雄伟,雁荡山奇秀,天目山苍润”。著名诗人王心鉴登临作《溪口雪窦山》道:“静气弥幽谷,绿竹拂苔路。山月照古寺,翠岚湿天柱。桥横松溪外,瀑悬云深处。凭栏妙高台,尘心由此渡。”20年代,列为全国26个重点风景区之一;80年代,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景区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环列,东有五雷、桫椤、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乳峰,中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有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凫岩峭壁、商量岗林海、三隐潭瀑布等景观。
妙高台
雪窦之胜独推妙高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天柱峰,位于飞雪亭西约500米处,海拔396米。峰顶有坪如台,名妙高台。工具南三面均为绝壁,下临深渊,烟霭四合,漂渺似仙境。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晴日登临,爽风迎面,松涛盈耳。凭栏四眺,烟霭初开,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波光岚影,别有风情。
文昌阁
文昌阁占地理位置之优势,成为溪口镇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它位居武山南端,剡溪之滨,南望溪南山色,俯视三里长街,八面临风,一派大好风光。文昌阁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年久失修、规模狭小,出资拆除重建,次年完工后建成了一座画梁雕栋、飞檐翘角的两层楼阁式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蒋介石把它取名为“乐亭”,并作《武岭乐亭记》来描述其美景。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也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军侵华战机轰炸溪口,文昌阁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按原样重建的。2006年,它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丈岩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可至千丈岩底,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1 8 9 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旁筑仰止桥、午雷亭。2 0 年代重修,抗日战争时期被破坏。1 9 8 6 年复修。伫立桥上,水气弥漫,余沫扑人,仰望飞瀑,惊心动魄,宋楼钥《千丈岩诗》:“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烟声”两字,为1 6 4 2 年(明崇祯十五年)县令胡梦泰所书。飞瀑对面崖壁上,“乐不”两字,1 9 1 6 年(民国五年)亭下人沈皆城书。1 9 3 7年 4 月,冯玉祥到此,曾赋诗:“来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
三隐潭
三隐潭是雪窦山中三折瀑布组成的景观。因为隐匿山谷,又有三处潭潭,所以叫三隐潭。隐潭之水,源自东岙村,形成三级瀑布,全长约1600余米。从上到下分别叫作: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从崖顶下通潭底,有石阶216级,形状象一座天梯。潭底架有一座石桥。瀑布循崖倾泻,高约40米,流水呈线条形,发出哗哗响声。置身潭边桥上,雾气弥漫,水沫溅衣,凉气逼人。上隐潭瀑潭边,有一座龙王庙,占地约160平方米。庙里供奉着三尊龙王,中间的是青龙,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左边是紫龙,保佑考取功名;右边的是黄龙,赐您财源广进。各位可各取所需,进行参拜。从上隐潭下行约500米,就是中隐潭。只见涧中巨石横卧,瀑布从巨岩中俯冲而下,东折西回,有急有缓,水沫随风飞溅,若雾若雨,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别具溪谷野趣,因此以清秀取胜。自中隐潭沿山径小路下行500米便可到达下隐潭,其风光集峰、洞、潭、涧于一体,分外秀丽。这里的瀑布有两支,人称“鸳鸯瀑”。下隐潭的一块石巨石广约10平方米,旁用石笋一座,高20余米,人称“石笋峰”。峰在潭上,潭在峰底,半遮半现。整个下隐潭犹如一座水上广厦,瀑布横倾潭外,仰视如彩霞横空,绚丽多彩。
徐凫岩
徐凫岩瀑布位于雪窦寺西,徐凫岩村附近。岩顶海拔4 7 6 米。崖石有巨石外突,传为仙人骑凫徐徐升天外,故名。远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猴岩,以鞠猴岩为中心,两边绝壁呈放射状亘延数百米,其形如斧凿刀削,其色黛赭相杂。崖顶松木苍翠,虬影乱舞,崖下草木丛生,成簇弄影。其壮观、秀丽,胜于千丈岩。宋宝庆《四明志》载,绝壁凿有“鞠猴岩”三大字。崖顶涧间,有古朴洞桥横跨,涧水自踌躇岭林间潺潺流来,渐而湍急澎湃,过桥后飞流直挂,声震山谷。瀑布落差1 1 6 米,无岩石阻断,一流至底。绝壁下部,水帘与岩壁相隔成一宽绰空间,置身其间,如坐轻罗帐中,细沫涧面,趣不胜述。瀑下有潭,烟云弥漫,令人沉醉。水自潭流出,成溪流沿谷底逶迤而去。宋代陈著《徐凫皎瀑》诗:“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飞云烟。满山药味增新色,夹岩桃花胜旧年。”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