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p3236u0pw4u.html
《百喻经故事》
1、诈死之妇 ---- 以假乱真 自食其果
【经文】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买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曰:“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释义】
从前,有个人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十分宠爱她。这女人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另外有了情人,想抛弃丈夫嫁给情人。于是悄悄地对一个老太婆说:“等我走了以后,你找一个女尸放在我家,对我丈夫说,我已死了。”那老太婆果然这样做了。这个丈夫回来后,深信不疑,万分悲痛地在尸体旁大哭。用了很多的柴、油把女尸火葬了。这个痴心的丈夫还把骨灰放在一个袋子里,日日夜夜随身带着,思念他的老婆。
这个女人和情人结婚后,日子一久,觉得情人有许多讨厌之处,就跑了回来,对以前的丈夫说:“我是你的老婆呀,我回来了。”丈夫回答说:“我的老婆早巳死了,你是谁呀?为什么要骗我呢?”妻子再三说明,可这丈夫就是不信,始终认为自己的妻子已经死了。
【寓意】
这个女人自食撒谎的恶果和那个男人死执己见同样是愚痴可怜的。就如日常生活中,以假乱真者,最终必然自食其果。而面对事实不能正视者,亦实属可笑可悲。
2、牛腹储乳 ---- 有机会就要及时布施不能等待
【经文】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嗔或笑。
【释义】
有人要在一月后请客,届时需要大量的牛奶,为此,要早作准备,以免到时候不够。他是这样想的:“如果每天将牛奶从牛身上挤下来储备,需要很大的桶,而且时间这么久,万一坏了怎么办?还不如不去挤奶,把它藏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取出来,既省事又能吃到新鲜奶!”于是,就把那头奶牛和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
一月后,大宴宾客的日子到了,宾客纷纷就座。这个人把奶牛牵来,预备挤奶给宾客尝,可是无论怎样也挤不出一滴牛奶。客人们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纷纷笑他,宴会不欢而散。
【寓意】
修布施的人,想等到富裕的时候再救济穷人,为时晚了,应有机会就做,否则,就和那个借牛腹来储乳的人一样了。
3、杀子求子 ---- 愚痴的相信外道邪说
4、割肉补肉 ---- 用不义之财布施只能造罪业不可能得到福报
有一个国王,听说有人在私下议论他,说他非常暴虐,又很昏乱,不会治理政事。他听说后,暴怒得不得了,马上下令拿办这个敢于议论朝政的人,但一时却查不出这个犯罪的到底是谁,结果就把一个贤臣捉去办罪了。那刑罚是剥开背脊,割下一百两肉来。不过,接着就有人证明,说这个贤臣并没有诋毁过国王,国王于是很后悔,觉得冤枉了他的臣子,就得大大地偿还他的损失,因此立即命令人拿一千两肉去补他的背脊。不料那个贤臣,在夜里还是呻吟叫唤,痛苦万分,国王听得很不耐烦,就又跑去责备他说:“你还叫什么呢?我取你一百两肉,现在十倍还你,你还嫌少么?你真大没良心呵。”那位贤臣,没有力气回答,旁边有人替他回答说:“哦,大王呀,假如有人把大王的头割去,然后还给大王一千个头,大王的头还能够再回原位么?”国王这才一声不响。所以,有的暴君暴虐得阴毒聪明,这个暴君的暴虐则跟愚蠢和昏乱分不开。
6、野人偷衣 ---- 外道剽窃佛教教义佛法,但是终究是不懂佛法,不会使用佛法
【经文】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著于脚上,应在腰者,反著头上。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上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释义】
从前,有一个山野之人,潜进王宫,在国王的衣库里偷了一些衣物,就逃回到山里去了。国王就派了很多官兵四处搜查,终于把这个野人逮捕归案。审问时,野人拒不承认是偷的衣服,一口咬定是祖上传下来的遗产。国王说:“既然是你自己家的衣服,那就穿给我看看。”野人不知道这些衣服该怎么穿,把本来围在臂上的,穿到腿上;把应该系在腰上的却戴到了头上、国王说:“你全都穿错了,这说明衣服不是你家里的,从而知道这些衣服是你偷来的。”野人无话可说。
【寓意】
故事中的国王喻佛,珍贵衣服喻法,羌人喻外道。外道剽窃佛教的教义,为他们自己所用,但因为不明白佛法的真义,偷了去也不会用,弄得颠倒混乱,不伦不类,只是迷乱了自己和人家。
7、呆子赞父 ---- 不了解实际情况,空说大话。
8、认人为兄 ---- 外道盗取佛法,借助佛法获得利益而不会真修行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释义】
从前有一个富有的人,举止行为大方得体,人也敦厚聪敏,方圆几十里的人,对他都很称赞,也很仰慕。有个愚人看到大家如此,就认这个富人作哥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钱,在急需的时候,可以借用,才称他为兄。看到别人向这位富人讨债时,就说:“他不是我的哥哥。”
别人问他:“你这个人,为什么一会儿要叫他为哥哥?一会儿又不承认他是你哥哥?”
愚人回答说:“我是想要得到他的钱财,才认他作哥哥的,其实又不是真的想认他作哥哥;当他一身债务时,我当然不会认他作哥哥了。”凡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愚昧可笑。
【寓意】
有人利用佛法作为他们的教法,却不是真心信奉,到旁人劝他应依所说的去做时,他们则不肯实行,还说:“为了名利,我们引用佛的语言,至于化导众生,就不用去做了,这有什么修行的?”这样的所为,如同“认人为兄”故事一样的可笑。
9、空中楼阁 ---- 不精进修行,循序渐进,而只想直接求得证果,那只会是空中楼阁的妄想。
【经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里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释义】
从前有一个富翁,是一个愚蠢无知的人。一天,他到另一个富翁家去,看到这个富翁住的是三层楼房,高大壮观,华贵无比,心中非常羡慕,心想:“我的钱并不比他少,也可以盖一幢三层楼房啊!”
就叫来了木匠,问他说:“知道那家三层楼的房子怎么造的吗?”木匠回答说:“那幢楼就是我造的。”他对木匠说:“你替我造一幢与他家一模一样的楼房。”于是木匠先垫地基,打墙角,忙个不停。
过了几天,富翁来到工地,看不见楼房的影子,就叫来工匠问:“怎么造三层楼要在下面造,而不到上面去造呢?”工匠说:“房子是要一层一层盖上去的,不打好下面的地基怎么能有三层楼房呢?”富翁一听急了说:“不行,我等不及,我也不需要下面两层,你只要给我造第三层就行了。”其他人听到了这件事,都嘲笑愚人要求不符合实际。
【寓意】
好像佛弟子,不肯恭敬地承事三宝,切实地从“戒、定、慧”基本三学修起,想一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正像这富翁要空中楼阁一样,不过是痴人的空想罢了。
10、杀子成担 ---- 守持戒律就像守护珍贵的财宝不能丢失,破戒后不能隐藏,应誓不再犯戒不退修行。
【经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旁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释义】
从前有人养了七个儿子。有一天,一个儿子生病死了。这个父亲很悲痛,就想把死去的儿子埋在家里,自己带其余的儿子弃家而去。
一个邻居知道了,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死去的儿子抬出去埋掉,却让活着的人离开家呢?”这时愚人听说了这话,心想:“如果死了的不留家中,就应该拿出去埋掉,那只有再杀死一个儿子,放在担子的两头,才可以成担地挑出去。”结果,他真的又杀死一个儿子,和那个病死的儿子凑成一担,挑到山上埋葬了。当时的人看到后,都讥笑他,觉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怪、残忍、愚蠢的人。
【寓意】
七个儿子好像七聚戒。死了一子喻破了一戒;置放家中喻将罪隐藏心中;弃家而去喻罢道退转;出去埋葬喻将所犯之戒,永远埋葬,誓不再犯。再杀一子喻比丘犯了一条戒律,不想改悔,企图掩盖事实,被人看穿了,索性等做了许多破戒的恶事,以便一同忏悔。整个行为都像“杀子成担”那样愚蠢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