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园地|二十八天 /欲界/色界/无色界

摘要天界依次向上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二十八层。其中欲界天有六层天、色界天有十八层天、无色界天有四层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
法华经

二十八天

天界依次向上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二十八层。其中欲界天有六层天、色界天有十八层天、无色界天有四层天。

欲界是六道中天道的一部分,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佛根据世间人功德多寡和妄心善恶将世间人划分为六道。其中天道又划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又可根据欲、色、无色划分为三界。其中色界此界,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虽无欲,却仍有形,有相,有物质的世界,即色界。色界十八天是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无色界没有物质现象,只剩下受、想、行、识四种生命特性。故又称四无色、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空、无色界诸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与忉利天,因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称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处,故名空居天。

欲界六天

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又称夜叉天,欲界天第一层。经言位于须弥山山腰,须弥山譬喻人对欲的贪着。此处天人对欲的贪着小于人,故而福报大于人道。但夜叉天人依然会因欲贪而造作种种恶业。夜叉天有四天神,分别为持盘夜叉、持鬘夜叉、常醉夜叉、夜叉大将。盘为手执宝器、譬喻身业;鬘为妙发、譬喻意业;醉、譬喻痴行;大将、譬喻嗔行。

第二,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欲界天第二层,帝释天为此天天神,代表帝释天里功德最高的众生。帝释天还有三十二天王,分别代表帝释天里的其他三十二类众生。这三十二类众生功德有多有少,福报也因此差别。

忉利天中心为善见城,善见城中有善法堂,有道路通于忉利天各处。忉利天人于善法堂思维正法,得清净乐。善法堂北有帝释宫殿,喻忉利天人自己的法。善法堂东有粗涩园、画乐园、杂园、大喜园、大喜池。粗涩园代表“财色名食睡”五大欲,到此游玩代表于此五欲得乐。若于欲贪着重则被缠缚,被缠缚则不得乐。因忉利天人未脱离象征贪着的须弥山,所以不是所有的忉利天人都能到此园中游玩,贪着重的则不得游玩。画乐园代表五欲以外的世俗诸欲,比如运动、看戏、旅游等等。于此诸欲中造就种种业,故而身现种种画色,名之画乐园。杂园代表世俗以外的欲,大多与听闻正法后生出的欲有关。比如求佛护佑、觅好斋饭、求好佛像等等。大喜园代表欲得正法之欲,故而能得大喜。大喜池能洗垢污,喻听闻受持正法后消除烦恼染着。在杂园和大喜园中间有一棵昼度树,枝条四布,花叶繁茂如大宝云。树在佛经中代表法。树名昼度喻忉利天人心中未生不善念时可修此树中诸法以度化自身。

第三,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夜摩天位于须弥山上空中,已经离开须弥山。因夜摩天人能常念思维善法,能持诸戒善护己业。故虽未彻底断除欲贪,但不会因欲贪造作恶业。故此天又称善时天。没有黑夜,仅以莲花开合分昼夜。莲花开,即正念现前,莲花合,即正念隐。

第四,兜率天或兜率陀天(知足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兜率天人于欲知足,以知足故,不复生贪念。以“知足”一念断所有贪念,佛称之“断欲贪”。正常情况,要修习正法,至少要做到“断欲贪”。因为正法是离欲离念离相,假方便依心而修最终离心的,对欲有贪着便会障碍正法的修习。所以佛菩萨通常只向兜率天及以上的众生直接宣讲正法,而对其他众生则以方便度之。当然,烦恼皆是因缘所生,同样功德的众生遇善缘多则烦恼轻,遇恶缘多则烦恼重。

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此天众生因能常思维修习正法,摄念正心,断诸欲贪,修习善业,增长善根。于自身诸欲,不需假以知足念,贪念自然不生。得自在乐。故称化自在天。但遇到外缘时,仍会被染着至贪念现前,不得自在。

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自在故称为魔王修上上品十善则生其中)。此天众生为化自在天众生坚持修习正法故,功德增长。不仅于己身诸欲自然不起贪念。于外缘所遇众生心念诸贪相亦能不染着,令贪念自然不生。得外缘自在。故称他化自在天。

六欲天的天神和人间一样,有身体形相,并有物质生活的需求与精神生活的享乐,尚且耽溺于饮食男女的欲望之中,因此称为欲界。欲界除六欲天之外,还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罗,以及畜生、饿鬼、地狱等五趣。

色界四禅

初禅,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此四天为修四禅定初禅得业清净的过程。梵身天者,一切所行皆依离一切恶念而起;梵辅天者,以离一切恶念择法行之,所行恶行减少;梵众天,于一切恶行皆择法令不行;大梵天,不需择法恶行亦不起,始得行清净。

第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由行净故而得净念增长,由净念增长故而生光明,能识不净之念。光天者,初能识不净之念,初入光天;少光天,所能识之不净念渐渐增长;无量光天,能识己所有不净念(除却父母二念,父为助入佛法之无明,母为于法所生法喜等乐);光音天,能以净念所得光明为人宣说。

第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此四天为因具光明能照己不善念故,渐渐能令不善念不起之过程。净天,初能令部分不善念不起;少净天,熄灭之不善念渐渐增加;无量净天,一切发现之不善念皆令不起;遍净天,令欲恶念不起时得喜乐(烦恼),依喜乐而住。得初禅行,所谓种种身(种种欲恶念)一想(乐想)。

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四禅九天,其中前三天是凡夫天,第四天是外道天,后五天就是圣者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五不还天。

《起世因本经》记载: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此四天为得初禅行后,渐渐能不依喜乐令欲恶念不生之过程。广天,始能不依喜乐,而有欲恶念不生;心念能行之处从此渐广故曰广天;能以其他心念之行以庄严清净故,曰严饰天;少广天,能不依喜乐而不生之欲恶念渐渐增加;无量广天,初得一切欲恶念可不依喜乐不生;广果天,不依喜乐烦恼而得住欲恶念不生,心念不必再系缚于喜乐,所行得广。得第二禅行,所谓一身(善念身)种种想(心念不复系缚喜乐)。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此三天为渐渐消除喜乐烦恼之过程。无想天,以不依乐受烦恼故,喜乐烦恼所生乐想渐渐不起;无烦天,喜乐烦恼之行渐渐不行,不造喜乐业故曰无造天;无恼天,喜乐烦恼所行诸根余念渐渐减弱不复热而得清凉。得第三禅行。所谓一身(善念身)一想(离欲恶不善念念)。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此三天为清凉身渐渐扩展至得清凉见、清凉行、清凉定之过程。善见天,渐渐得至于外尘诸法予以了知而热不生;善现天,能行诸清净(梵)行而热不生;色究竟天,舍离欲恶不善念念,住于身见行清凉。得第四禅行。

色界的天神虽然没有财、色、名、食、睡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神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色界。

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四天(1)空无边处天;(2)识无边处天;(3)无所有处天;(4)非想非非想处天(凡夫尔时谓心都尽。名为涅盘。圣者以理集之。怛无粗想。由有细想具足四心。是以更施后句情理合说故。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此三界中最上。名曰有顶。亦名第一有也)。

无色界的天神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着于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神的存在,和色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

1、空无边处,为四无色处之最初阶段。初修无色定,必厌弃物质世界,一心思惟无边无际之空观,使心与无边之空相应,这就是所谓空无边处。2、识无边处,从厌弃外界物质世界之质碍,进一步修习内心心识,以心与心识作无边无际之观。此即为识无边处。3、无所有处,既否定外界物质之质碍,又否定内心心识,唯思内外一切无所有。以修此无所有观而得生天之果报,即无所有处。4、非想非非想处,又称非有想非无想处。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极静极妙之境界,以无各种粗想而称非想,又因其想未绝,尚有细想,所以为非非想。

三界二十八天的果报虽然各有优劣、苦乐等差别,都属于迷界,仍然难脱生死轮回之苦,因此《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意思是说,三界充满了生老病死等众苦,逼迫着众生的身心,就如一幢着火的房子,不能安居。因此众生唯有修行精进,以求出离三界,进而证悟涅盘,这才是究竟解脱之道。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小编
  • 本文由 小编 发表于2021-04-09 13:17: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fojiaozs.com/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