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网 佛教生活 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修正的行为

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修正的行为

佛教徒

学佛修行脱离不了日常生活,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行为,所以释迦牟尼佛佛教徒修行的“五戒”、“十善”的戒律。五戒有: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十善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贪、不瞋、不痴、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十善”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善”侧重于修善。

这五戒、十善都是佛观照到众生在生活中的造业现象,给众生制定的止恶、修善的修行戒条。众生在生活中的造恶业的行为有:

一、杀生

不杀生是佛法五戒之一, 杀生也是一切行为中最重的恶业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吃荤食,但不可以买活物来杀死,最好是吃三净肉。对于很小的动物也不能主动杀害,如蚂蚁等。

堕胎就等同于在杀害一个有灵性的人,是造大罪业。不光自己不能做,更要劝世人不要去做。这才是功德无量,福报巨大的善行。

二、偷盗

不偷盗也是佛教的五戒之一,偷盗行为也是违反国家法律的。偷盗行为不只是那些法律不容的偷盗,也包括任何一丝一毫拿取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行为。

三、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的五戒之一, 邪淫是除开杀生外第二大恶业。佛教里的邪淫泛指一切不正当的男女行为。邪淫带来十二害,轻则心术不正,重则害人害己性命。邪淫之事就是毒药,所以俗语有“万恶淫为首”的语句。 邪淫会折损掉我们的福报。

四、顶撞辱骂长辈 、师长

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就是百善之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个顶撞辱骂父母的人,也是第一等折损福报败禄的事情。就算你天天烧香拜佛,也求不来。父母之恩比天大,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就算你做不到天天陪伴,孝顺、孝敬,但也一定要牢记。再大的分歧、再大的意见,也一定不能顶撞辱骂他们。

五、发脾气

发脾气是一种嗔恚的行为, 佛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生气就如同在地狱中行走,炼狱之火焚烧身心,火愈大我们就会愈痛苦,。心中有气折磨的不止是自己,还有可能伤害到别人。脾气就是轮回的根。

六、恶口搬弄是非

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都有说人是非的习惯。这会失去好的善缘,好的善因。折损福报而不自知,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很多人往往被谣言、被世俗中伤,抑郁难言,怨毒缠身,甚至以自杀来解脱。这样的是非话语,造下的恶业罪过就大啦。

七、嫉妒心过重

有些人嫉妒心很重,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活得好。想过理想中的生活,不是靠自己努力,而是一味嫉妒,甚至辱骂别人,这样都是造恶业损福报的行为,所以人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

八、抱怨滋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可是人往往却无法做到坦然接受。在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时,有人会产生不公,整天沉浸在不公、委屈的情绪里,心生抱怨,口吐恶言。佛门中人印光大师曾经说过: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者,必有后福且子孙兴盛。

九、自赞非他

俗话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满招损,谦受益”等这些都是教育人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所以,如果你取得了一点小成就,千万不可沾沾自喜,并以此来炫耀标榜自己。这是一种自赞非他的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佛教知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jiaozs.com/6544.html

作者: 小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